瓦旦位於貝寧首都Cotonou西方開車大約一小時的地方在十六世紀時是個兵家必爭的重要口岸統治貝寧北邊的部落阿博美王國在國王Gangnihessou的統治下揮兵南下爭服了在瓦旦附近的部落於是瓦旦自此成為阿博美王國的一部份
 
(這張圖表示的就是阿博美王國國王進入瓦旦後接受瓦旦人民的朝拜)

關於阿博美王國的歷史可以參考之前的遊記(2015冬西非之旅踏著敵人的骨骸)的介紹在瓦旦的博物館裡展出許多阿博美王國當時的拼貼畫紀錄






















十六世紀葡萄牙人與巴西人因為缺乏足夠的奴工而來到西非他們在瓦旦建立了一座城堡: Fortezela Sao Joao Batista, 可以見到城堡內都是歐洲式的建築還有一個小教堂




葡萄牙人與巴西人與當地部落酋長結合(以貝寧為例就是與阿博美王國的國王合作), 用帶來的物品換取黑奴今天的瓦旦仍遺留下許多葡萄牙人帶來的加農砲(在前面奈及利亞的黑奴篇裡提過一只加農砲可以換取三百個黑奴)
 

(在博物館中展示關於達荷美國王與法國人談判的過程)


這些黑奴被抓並清點之後
送往黑奴交易的市場今天的黑奴交易市場已不存在在交易市場的原址立了一塊碑稱為”Place Chacha”, Chacha是阿博美王國其中的一位國王的名字在他任內是與葡萄牙人及巴西人交易黑奴的極盛時期
 

Place Chacha現址有一棵大樹當年就是在這棵樹下雙方開始叫賣黑奴喊價直到雙方得到一個滿意的價錢


接著黑奴被迫圍繞成一圈清點人數上鎖鍊將黑奴鎖起(詳細的介紹可以參考2015冬西非之旅 傷心黑奴的過去), 黑奴開始往海邊走去

今天這條由瓦旦市中心往海邊的路仍未鋪上柏油漫漫黃沙當中四五百年前就是許多黑奴前往美洲的奴隸之路






在如此酷熱的天氣下, 我都得搭上摩托車讓自己不因行走過多的路而脫水, 很難想像當年的的黑奴如何走過這段奴隸之路



奴隸之路的開始許多的房舍都是當年來購買黑奴的巴西人所建 (包括下圖的巫毒廟)



在奴隸之路的半路有一座紀念碑
在這裡當年的一口井被巫毒法師做法取出的水稱為失憶之水黑奴在這裡會被迫喝下這些水遺忘過去也不再反抗



再往前走
直到海邊這裡當時停有運送黑奴的奴隸船黑奴在這裡離開非洲的家鄉這裡被稱為The point of no return. 我站在這裡想像四五百年前在這裡發生的悲傷的歷史


 







當黑奴被運上船後
需要經過三個多月才能抵達美洲六百人擠在一個非常小的船艙之內許多的黑奴無法熬過這段三個月的航行病死在船艙內
經過三個月後到達美洲大部份的黑奴前往巴西的東部靠海城市替黑奴主人工作最常做的工作就是採收甘蔗製造蔗糖

黑奴來到美洲也將許多的生活方式帶來這裡底下有許多的照片比較在巴西與貝寧的黑人在生活習慣上的相似比如說飲食或是節日的慶典穿著都十分類似 (底下的圖中, 左圖是巴西的黑人, 右圖是西非貝寧的黑人)






 
當然很重要的是西非的黑奴也把巫毒信仰帶進美洲這也是今天的加勒比海島國海地成為美洲巫毒信仰中心的原因

19世紀中期法國人來到西非開始在西非建立殖民地法國人也來到了貝寧他們擊敗了阿博美王國將葡萄牙人的城堡改建加上了外牆並在外牆上架上加農砲
法國人在城牆內建築的教堂



法國人與葡萄牙人不同他們停止了奴隸的交易,並且引進了基督信仰天主教方濟各會的修士神父紛紛來到了瓦旦在瓦旦興建了這座巨大哥德式的教堂

 












在我拜訪瓦旦的當時正是聖誕節與新年的期間孩子們排練著新年的儀式唱著天主教的融入當地的聖歌孩子們認識了黑奴的過去生活在今天幸運的他們再也不需要再擔心黑奴的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