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沙漠寸草不生在沙漠的南緣地區水份稀少這一個地區被稱為薩赫肋” 意思是浩瀚的沙海之岸而再往南部因為水份較多聚集了許多當地人的村落這個地區被稱為蘇丹”, 意思是黑人聚集的地區, (這也是東非國家蘇丹國名的來源)
 









(一望無際的撒哈拉沙漠)
撒哈拉沙漠以南的蘇丹地區在西非是重要的金礦產地再加上西非大量便宜的人力資源(奴隸), 吸引北非的商人來到這裡進行貿易他們將西非沒有北非盛產的鹽運到西非與西非人交換黃金與奴隸周而復駛南北非之間穿過撒哈拉的商路於是建立,
 
事實上這條交換金與鹽的撒哈拉商路處處充滿著危險因為沙漠裡的地形複雜商賈往來常需要當地的柏柏人帶路因此當時常可以見到柏柏人帶著長長一列的駱駝載滿著鹽或黃金往返於撒哈拉沙漠之間另外沙漠乾燥沙漠中的綠州成為撒哈拉商路重要的補給站在今天的茅利塔尼亞西北部及馬利的北部有許多的綠州因此而建立信奉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在綠洲建立了清真寺城牆以及許多的學校,






 
(茅利塔尼亞Atar地區的Chinguitti就有許多八到十一世紀時建立的清真寺及學校)
 
對外繁榮的貿易使得當時的統治者賺盡了財富在尼日河流域先後建立的迦納王國馬利帝國桑海帝國(詳見西非歷史篇), 從往來的商人手中徵稅使得國家逐漸的強大



 

(馬利帝國國王曼薩慕薩)
然而十四世紀大航海時代開始海陸霸權翻轉海上商路的建立使得耗時兩個月需要穿過危險的撒哈拉沙漠商路不再具有競爭力商人往來南北減少直接的導致西非國家的衰弱及沙漠中因商路興起的綠洲城市逐漸沒落最後隱沒著沙漠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