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歷史上, 西漢時貝加爾湖被稱為北海, 在漢武帝天漢元年(西元前100年)時, 匈奴單于欲與漢朝和平共處, 因此雙方互派使節駐守他國, 於是西漢派出蘇武率領百餘人出使匈奴
然而蘇武無端捲入了一起綁架單于的陰謀, 單于大怒, 蘇武不願意降匈奴, 於是放逐蘇武至北海(也就是今天的貝加爾湖)牧羊, 單于只給予蘇武公羊, 但是卻要蘇武牧出小羊才可以返回中國. 蘇武獨自一人在寒冷的貝加爾湖放牧, 監守著他是漢朝使節的身份, 不願投降
武帝後元二年(西元前87年), 漢昭帝即位, 此時匈奴與漢朝達成協議, 匈奴釋放蘇武返回中國, 蘇武在北海待了十三年, 返回中國時已垂垂老矣, 當年隨同出訪的百人, 僅剩九人隨同返回中國
蘇武的故事就發生在貝加爾湖, 貝加爾湖自漢朝之後, 一直被北方的部族所控制, 直到蒙古人建立的元朝滅亡後, 蒙古分裂成韃靼和瓦剌兩個部族, 這個地方是瓦剌所統治的地方, 在清朝前期, 這個地方則是歸於今天的外蒙所在的喀爾喀蒙古所統治, 當清朝戰勝喀爾喀蒙古取得今天的外蒙後, 領土與正往東擴張的俄羅斯帝國接壤, 因為商業上的競爭, 戰爭不斷, 康熙二十八年, 在多年戰爭後, 中俄兩國簽訂尼布楚條約, 清朝將貝加爾湖以東的原屬於喀爾喀蒙古的領土讓給俄羅斯, 換來外興安嶺以南, 額額古納河以東的東北的領土. 因此貝加爾湖自此完全屬於俄羅斯帝國的領域
今天的貝加爾湖位於俄羅斯的西伯利亞, 伊爾庫斯克東南方大約四十公里的地方, 南背寬東西窄, 像一根香焦的形狀, 南北長630公里, 東西最窄的地方只有60公里,
要拜訪貝加爾湖最容易的方法, 就是從伊爾庫斯克前往為於貝加爾湖西南部的小鎮Listanyanka. 在古早的時代, 當時的西伯利亞鐵路尚未修築穿越貝加爾湖, 所有的火車都必須停靠Listanvyanka對岸的小鎮:...
Sunday, June 29, 2014
2014春西伯利亞鐵路行 漠北之聖海: 貝加爾湖
Read more »
2014春西伯利亞鐵路行 遠東的跳板: 伊爾庫斯克

伊爾庫斯克的發現十七世紀末期, 羅曼諾夫王朝的初期, 俄羅斯探險家Cossack Garrison來到伊爾庫斯科, 這個距離貝加爾湖西北40公里的城市, 俄羅斯人來到這裡向當地人徵稅, 並且利用伊爾庫斯克為基地, 將和蒙古, 中國, 及西藏人交易, 將西伯利亞的毛皮, 象牙, 換回蒙古, 中國, 西藏的茶與絲綢, 當時的貿易十分頻繁
除此之外, 俄羅斯探險家並用伊爾庫斯克當作中繼站, 繼續向東發現新的領土, 向東的探險家於是來到了中國東北的外興安嶺, 更近一步的向東進入美洲, 發現了阿拉斯加, 於是這個遠東的跳板: 伊爾庫斯克, 使得俄羅斯帝國成為一個橫跨歐, 亞, 美洲的大國
俄羅斯人來到西伯利亞, 在當地交易並且建城, 於是俄羅斯人在伊爾庫斯克建城, 在中國東北的外興安領山腳下建立雅克薩城, 向當地人徵稅, 這個舉動觸怒了當時的中國, 因為不論雅克薩, 伊爾庫斯克, 或是貝加爾湖, 當時都是中國的領土, 十七世紀末期, 是中國清朝的黃金時代, 當時的康熙皇帝於是發兵攻打為於東北外興安領旁的雅克薩城, 俄軍戰敗, 但因戰線遙遠, 補給不易, 康熙皇帝決定停止戰爭, 簽訂條約, 西元1689年, 俄羅斯帝國與中國清朝簽訂尼布楚條約, 條約中明定中蘇的邊界, 以外興安嶺, 及鄂爾畢齊河為界, 中國取回雅克薩城的控制權, 但是貝加爾湖及其以西的伊爾庫斯克給予俄羅斯帝國, 這個條約是中俄間的第一個平等條約, 俄羅斯從此取得了貝加爾湖, 及伊爾庫絲克
木造建築
取得伊爾庫斯克的俄羅斯帝國, 於是開始開發這一個貝加爾湖旁的貿易城市, 因為位於西伯利亞, 當地人民於是就地取材, 利用森林大量的木材資源, 在奧格拉河畔, 蓋起了一棟一棟的木造房屋, 無論是住家, 或是教堂, 全都是原木製造, 今天的伊爾庫斯克, 仍留下許多當時木造建築的遺跡
(木造的當地房屋)
(18到19世紀在伊爾庫斯克建立的教堂, 全是木造的)
沙皇時期的伊爾庫斯克在彼得大帝取得了聖彼得堡這扇窗, 與葉卡捷琳娜大帝向南與土耳其的戰爭中取得了黑海的港口後, 俄羅斯皇帝開始將眼光投向遠東, 希冀在遠東取的一個出海口,...
Subscribe to:
Posts
(
At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