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旦位於貝寧首都Cotonou西方開車大約一小時的地方, 在十六世紀時是個兵家必爭的重要口岸, 統治貝寧北邊的部落阿博美王國, 在國王Gangnihessou的統治下揮兵南下, 爭服了在瓦旦附近的部落, 於是瓦旦自此成為阿博美王國的一部份
(這張圖表示的就是阿博美王國國王進入瓦旦後, 接受瓦旦人民的朝拜)
關於阿博美王國的歷史, 可以參考之前的遊記(2015冬西非之旅, 踏著敵人的骨骸)的介紹, 在瓦旦的博物館裡展出許多阿博美王國當時的拼貼畫紀錄
十六世紀, 葡萄牙人與巴西人因為缺乏足夠的奴工而來到西非, 他們在瓦旦建立了一座城堡: Fortezela Sao Joao Batista, 可以見到城堡內都是歐洲式的建築, 還有一個小教堂
葡萄牙人與巴西人與當地部落酋長結合(以貝寧為例就是與阿博美王國的國王合作), 用帶來的物品換取黑奴, 今天的瓦旦仍遺留下許多葡萄牙人帶來的加農砲(在前面奈及利亞的黑奴篇裡提過, 一只加農砲可以換取三百個黑奴)
(在博物館中展示關於達荷美國王與法國人談判的過程)
這些黑奴被抓並清點之後, 送往黑奴交易的市場, 今天的黑奴交易市場已不存在, 在交易市場的原址立了一塊碑, 稱為”Place Chacha”, Chacha是阿博美王國其中的一位國王的名字, 在他任內是與葡萄牙人及巴西人交易黑奴的極盛時期
接著黑奴被迫圍繞成一圈, 清點人數, 上鎖鍊將黑奴鎖起(詳細的介紹可以參考2015冬西非之旅 傷心黑奴的過去), 黑奴開始往海邊走去
今天這條由瓦旦市中心往海邊的路仍未鋪上柏油, 漫漫黃沙當中, 四五百年前, 就是許多黑奴前往美洲的奴隸之路
在奴隸之路的半路有一座紀念碑, 在這裡當年的一口井被巫毒法師做法, 取出的水稱為失憶之水, 黑奴在這裡會被迫喝下這些水, 遺忘過去, 也不再反抗
再往前走, 直到海邊, 這裡當時停有運送黑奴的奴隸船, 黑奴在這裡離開非洲的家鄉, 這裡被稱為The point of no return. 我站在這裡, 想像四五百年前在這裡發生的悲傷的歷史
當黑奴被運上船後, 需要經過三個多月才能抵達美洲, 六百人擠在一個非常小的船艙之內, 許多的黑奴無法熬過這段三個月的航行, 病死在船艙內
經過三個月後到達美洲, 大部份的黑奴前往巴西的東部靠海城市替黑奴主人工作, 最常做的工作就是採收甘蔗, 製造蔗糖
黑奴來到美洲, 也將許多的生活方式帶來這裡, 底下有許多的照片, 比較在巴西與貝寧的黑人, 在生活習慣上的相似, 比如說飲食, 或是節日的慶典, 穿著, 都十分類似 (底下的圖中, 左圖是巴西的黑人, 右圖是西非貝寧的黑人)
當然很重要的是, 西非的黑奴也把巫毒信仰帶進美洲, 這也是今天的加勒比海島國海地成為美洲巫毒信仰中心的原因
19世紀中期, 法國人來到西非, 開始在西非建立殖民地, 法國人也來到了貝寧, 他們擊敗了阿博美王國, 將葡萄牙人的城堡改建, 加上了外牆, 並在外牆上架上加農砲
法國人與葡萄牙人不同, 他們停止了奴隸的交易,並且引進了基督信仰: 天主教, 方濟各會的修士神父紛紛來到了瓦旦, 在瓦旦興建了這座巨大, 哥德式的教堂
在我拜訪瓦旦的當時, 正是聖誕節與新年的期間, 孩子們排練著新年的儀式, 唱著天主教的融入當地的聖歌, 孩子們認識了黑奴的過去, 生活在今天, 幸運的他們, 再也不需要再擔心黑奴的交易
No comments :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