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百萬年前哥倫比亞的波哥大附近原本是在海底因為地殼變動板塊擠壓安地斯山脈形成這個區域隆起大量的海水乾涸許多的岩鹽於是形成

十三世紀當地的原住民發現若是收集當地的河水利用日照曬乾之後鹽就會結晶在表面上於是當時的酋長Zipa,命人將水份收集粹取岩鹽這也就是這個地點稱為”Zipa”quira的原因

十八世紀初西班牙人來到Zipaquira, 他們雇用當地人利用最原始的方法直接鑿出鹽礦在將鹽礦運回殖民母國
 



十九世紀初英國的工業革命影響了全世界自然也影響了哥倫比亞的採鹽工業哥倫比亞人將採礦車駛入地下利用機器進行大規模的開採

從十九世紀開始地底已經經由三階段挖掘將大量的鹽礦採出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哥倫比亞人發展出更有效採鹽的方式他們在地底鑽洞利用高壓將水注入地洞中水份將鹽溶出在用高溫烘乾去除水份所挖出的地洞如同一座法國巴黎的艾菲爾鐵塔的大小令人驚嘆
 
另外哥倫比亞人也在移除鹽礦的地洞裡建起了教堂這也就是著名的Zipaquira鹽教堂

鹽教堂經由鹽洞進入現在仍可見到洞上的鹽結晶

 




從入口開始如同其他的天主教教堂一般有著十四站的苦路(關於苦路對於天主教的介紹請參考2011夏中東六國行)
 










就地取材苦路上的許多建築都有著不同的象徵意義這裡的INRI, 就是拉丁文中的猶太人的王也是耶穌被判的罪名,這一站正好就是耶穌被定罪
 








天主教的苦路開始於方濟會目的是借由默想耶穌被釘十字架前的痛苦反省自己拉近與天主之間的關係因此在鹽教堂的苦路的每一站中都安排了祈禱使用的地方利用這個機會我也深深的反省了自己真的很感謝每一樣天主對我的恩賜不管是家人朋友專長或是工作


 
苦路的盡頭是一個巨大的鹽洞這裡就是這座鹽教堂舉行彌撒的地方這麼大的鹽教堂可以同時容納一千八百人,實在令人覺得不可思議



 



教堂處處充滿巧思許多的牆壁被鑿出洞放置聖像底下這個是小耶穌和他的爸爸若瑟

 
還有這個是聖母媽媽


 
吹著號角的天使面對著象徵耶穌的十字架因為號角在天主教信仰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這裡是我最喜歡的地方,如果你對聖經有著初步的認識就可以注意到在聖經裡時常提到的號角響起,

 
亞當的手觸碰著天主的手指這裡不只指出了在創世紀提到的天主按自己宵像造人這個圖像的概念來自梵蒂崗西斯丁教堂米開朗基羅壁畫裡的創世紀

 
不可思議的鹽教堂這就是哥倫比亞深入地底的寶藏